设为首页 | 收藏本站

陈寒冰工笔山水画扇面作品欣赏

 二维码

  陈寒冰是青岛即墨的青年画家,师从国画大师潘石金先生,擅长工笔山水画的,具有明知名山水画家仇英的意韵,更有自己独特的风格,各类工笔山水画作品被多地山水画爱好者收藏。现展示陈寒冰工笔山水画扇面,供大家作品欣赏。

陈寒冰工笔山水画扇面作品欣赏

  潘天寿先生有言:“作小幅,须有治大国之精神,高瞻远瞩、会心四远,小中见大,扼要得体,便不落小家习气。”我想,扇面这类“小幅”也是马虎不得的。 陈寒冰工笔山水画扇面作品让圆曲的画面有平稳感,让平面的空间有纵深感,以小见大,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

  扇面顾名思义就是扇子形状的一个面,在几何上是这样定义何为扇形的: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扇形,那么扇面是不是就是一个扇形的面呢?其实并不是。

  现多指为书画作品的一种形式,分为折扇和团扇。提起扇面自然免不了要联想起扇子,才子佳人,手持摇扇,风度翩翩。在中国历史上,历代书画家都喜欢在扇面上绘画或书写以抒情达意,或为他人收藏或赠友人以诗留念。存字和画的扇子,保持原样的叫成扇,为便于收藏而装裱成册页的习称扇面。

  所以所谓扇面,其实是约定成俗的一种习惯叫法。

  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,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,历来中国有“制扇王国”之称。扇面画同样拥有着悠久的历史,文献记载,以东晋王羲之书老媪扇这脍炙人口的故事为先。史载王羲之曾在团扇上画小人物;其子王献之的《为桓温书并画乌牸驳牛扇》。

  到了宋代,随着绘画艺术的蓬勃发展,特别是山水画、花鸟画在唐末、五代基础上得到空前的提高。文人与绘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,形成了文人画创作高潮。加上皇帝对扇面艺术的重视,书画扇面相应得到飞速发展,臻于顶峰。《书继》中载:“政和间,徽宗每有画扇,则六宫诸邸竞皆临仿一样,或至数百本。”两宋盛极一时的画扇,创作了大批不朽之作,流传至今为我们饱览了两宋绘画的高尚艺术。小至花鸟画中的野草闲花,昆虫禽鱼,都运以精心,出以妙笔。



  随纸施技

  经胶矾处理过的扇面光滑挺实,加之折痕起伏纸性发生了较大改变。宣纸原有的那种洇润渗染,淡墨轻彩的韵味已无从表现,而是呈现一种汪水浮彩的状态。点、线、面都显得苍润突兀、班驳淋漓。如果用常规手法去画则不易成功,不妨先用一些与扇面纸质相近的光面纸来做练习以掌握纸性,反过来利用这种特性决定技法。书画前辈们总结的经验是:勾线描形多用干笔,点染着色宜用水积。因为扇面原本就比较光滑,用笔也易于流滑,笔滑则甜俗浮躁。所以勾描以生涩为妙,既能使画面产生力量感,又能掩盖由扇面折痕造成的“断线”之缺陷,着色则要在水与墨的操作上多加钻研体会。若能巧妙利用扇面纸质、纸性的特点作画,则能产生在其他画纸上得不到的独特艺术效果。

  随形布势

  折扇画面上宽下窄、狭长而弯曲。这种特定的幅式要求在构图上也应做特殊安排。扇面虽小却能容纳中国画中的各种题材,山水、人物、花鸟等科目都可以表现,工笔、没骨、写意等技法都能运用。关键是如何在这尺幅天地里画出宛若大作的气势来。画山水,中景、远景在扇面上都由近及远逐步拓展,依照扇形格局随势伸张可使画境有深邃感。画近景也可将“地平线”顺应扇面的弧度适当调整,则能“景随扇面移”了。画花鸟,可似小窗裁景,大势取平而令物象布置灵动则能引人入胜。总之,折扇画的景物连同题款钤印都要借助扇形的开张取势,结合画面意境、气势进行经营布置。

陈寒冰工笔山水画扇面作品欣赏

  随心造境

  扇面是手持把玩,近观细瞧的书画小品。非有情趣而不能引人,非有意境而不能入胜。小小扇面仅尺幅天地,若能以较少的笔墨表达许多的情趣;或以精妙的描绘刻画幽深的意境,便是可藏可传的精品佳作了。往往一些画人因扇面是归属于“杂项”、“小件儿”的玩意儿,则因其小而视其轻,多做应酬草就之作。亦有些“大名头”的即兴“闲笔”曾也是无心涂抹的垃圾,而今在市场或拍场上却被有意哄托和抄作,让一些有钱而无知的“冤大头”们盲目追捧。这些东西倘若用心品读,未必能称一“好”。

  题材取舍

  传统扇面的表现内容多照顾到扇子的实用性,故尔多选择令人望而升凉,观则神爽的题材和物象。画面多出现青山绿水,夏雨秋风,飞瀑流溪,雪野月空,或荷香送爽,或佳色傲霜。一般都是色调清淡,构图疏朗,与暑热浮躁形成反差,给人以精神和心理上的慰藉。如今,随着扇子引风蔽日等使用功能的逐步消退,扇面画的题材不再有局限性。依照人们审美观念和欣赏情趣的变化,各类艺术创作取材日益丰富,扇面画的创作题材也应更加宽泛。但是,扇面画做为一种把玩清赏的小品,选题还是要以轻松愉快,闲适恬静为好。一些过于庄重严肃或时髦火暴的题材则不太适宜,即使入画,也应用一种幽默诙谐或借喻比拟的手法表现为妙,这也许能起到以小情趣反映大境界的效果。

  笔墨技巧

  扇面因为纸面光华且不平整,画者首先要擎得住笔,勾描过程中执笔略低些,手腕放松些,根据设计好的构图和造型并注意到扇面折痕的避让。在有限的画面上争取做到提按自然而断续合理;使转灵活而收放有度。

  再一点就是控制好笔中的水分和墨色的浓度。在生宣纸上画水墨写意,一笔下去墨、色中的水分透入纸的纤维层洇渗开来,携带着墨色自然形成变化多端的墨气色韵,效果饱满而层次丰富;在熟宣纸上画工笔,“三矾九染”笔笔从容,墨色经数遍渲染可细致入微,效果雅丽而又端庄。在扇面上作画则不然,无论工写,落笔之后水分一时渗不下去,墨、色只能浮在纸面缓慢蒸发。蒸发过程中,扇面凸起的部分水分带着墨色流散,凹下的部分墨色又随水分聚积。凸处先干而墨色浅淡,凹处后干且墨色浓重。所以画者在操作中必须掌握这种特性酌情运用笔、墨、水、色。

陈寒冰工笔山水画扇面作品欣赏

  勾线、点染各有各的技巧,尤其在扇面上画工笔,每一遍的渲染需一次完成为宜,而后用干净的湿笔将积水轻轻吸干并趁势“轰”匀墨色,流失的墨色处可待纸面稍干后再依原色补匀。画花瓣、叶面、树干、石块等有面积感的部分可水分大一点,一遍遍地“积”出来。有大面积着色的地方,如工笔的荷叶、芭蕉叶等,若在扇面上横向用笔要受其折痕的影响无法将墨色染均匀。此时用笔可顺着折痕一档档地顺染,并随时用另一支笔加以收拾。如嫌墨色不足应待头遍干透后再染下一遍,且笔顺应与前遍一致,不可来回涂抹,以免将原色泛起把画面弄“花”。


山东青岛即墨 陈寒冰画室 工笔山水画家